原标题:从芯片研发到隐私计算 从人工智能到第三代互联网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打破“区块链孤岛” 国家队和大厂队都在努力
论坛交流现场
5月27日,中关村论坛举行平行论坛“区块链+隐私计算发展论坛”——拥抱可信数字经济的未来。自2021中关村论坛首次设立区块链平行论坛之后,本届中关村论坛延续了这一设定。跟之前相比,本届中关村论坛的区块链专场更加聚焦应用场景以及隐私保护方面的内容。
作为一项前沿科技,区块链已成为全球数据交易、金融结算、国际贸易、政务民生等领域的重要信息基础设施,是全球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实际上,本届中关村论坛的众多平行论坛,从芯片研发到隐私计算,从人工智能到第三代互联网,都绕不开作为底层技术的区块链。作为下一代科技革命中的关键技术,区块链已成各国必争的科技战略高地。
北京青年报记者从“区块链+隐私计算发展论坛”上获悉,国家区块链技术创新中心已在近日正式投入运行。我国将加速建设超大规模区块链算力集群,构建国家区块链算力网络;在能源、金融等国计民生关键行业和重点地区建设节点,打造开放包容的国家区块链主链,彻底打破“区块链孤岛”现象。
区块链十五年
广泛应用于现代科技各方面
算起来,今年距离2008年“中本聪”首次发表区块链经典文献《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交易系统》已经过去了近15年。如今,区块链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现代科技的方方面面。
“中本聪”的论文发表之后两个月,2009 年 1 月 3 日第一个序号为 0 的创世区块诞生,几天后 2009 年 1 月 9 日出现序号为 1 的区块,并与序号为 0 的区块连接形成了链,这标志着区块链的诞生。区块链是一种融合现有多种技术的新型分布式计算和存储范式。狭义来讲,区块链是按照时间顺序将数据区块依次连接形成的一种链式数据结构,是以密码学方法保证数据区块的不可篡改和不可伪造的分布式账本。这里面涉及了数学、计算机学、密码学、经济学的内容。
在随后的十多年里,区块链技术应用已延伸到数字金融、物联网、智能制造、供应链管理、数字资产交易等多个领域,展现出了广泛应用的前景。
国家区块链算力网络启动建设
5月29日,在中关村论坛平行论坛“区块链+隐私计算发展论坛”上,国家区块链技术(能源领域)创新中心正式揭牌。国家区块链技术创新中心由北京微芯区块链与边缘计算研究院牵头建设。该中心将加速建设超大规模区块链算力集群,构建由省市级骨干节点网络、行业应用节点网络组成的国家区块链算力网络,形成性能强大的数字基础设施,服务跨境贸易、供应链金融、能源、安全生产、食品工业等一大批国民经济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郑志明在论坛上表示,近年来,我国区块链高速发展,涌现出一批“应用链”,但因存在底层技术参差不齐、技术生态割裂、不同区块链应用平台各自为政等情况,“区块链孤岛”现象日益严重。这种新型的信息孤岛现象,严重阻碍了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不久前,由微芯研究院牵头建设的国家区块链技术创新中心正式运行。该中心明确,加速建设超大规模区块链算力集群,构建国家区块链算力网络,同时在能源、金融等国计民生关键行业和重点地区建设节点,打造开放包容的国家区块链主链,可打破“区块链孤岛”现象。
新型研发机构,微芯研究院牵头研发了国内首个自主可控、性能领先的区块链软硬件技术体系“长安链”。目前,“长安链”正在不断实现核心技术突破,诞生了全球支持量级最大的区块链开源存储引擎Huge“泓”、全球性能领先区块链与隐私计算算力集群Hive“蜂巢”。尤其是“蜂巢”,每秒可处理2.4亿笔智能合约交易、执行百亿条数据隐私计算,已经担负起超大规模数字经济场景运营的任务。
在应用场景方面,中国华电集团物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毛科在论坛揭牌仪式上提到,近年来,中国华电集团物资有限公司与“长安链”生态联盟密切合作,利用我国首个自主可控的区块链软硬件技术体系“长安链”,聚焦物资采购过程中存在的难点痛点,率先探索区块链在物资采购场景的融合应用。毛科表示,应用区块链技术前,电商平台在招投标、供应商资质审核、重大设备质量管理、内外部监管等环节,存在着各方数据互信、数据安全和数据权限等方面问题,极大影响了物资采购业务和采购过程监管效率,重大设备质量也无法进行可信追踪。
“区块链不可能三角”已成重要话题
中国大陆地区主要发展的区块链技术方向为联盟链,和海外以公链技术为代表的业态迥异。联盟链的优势是处理速度比公链快。由于已经指定了节点的数量和身份,可以使用相对宽松的共识机制,因此数据处理速度会比公链有很大的提升。虽然联盟链速度加快,但与公链相比,联盟链并不是完全去中心化的。理论上联盟成员可以共同修改链上数据。目前国内政策对联盟链核心的要求是“可管可控”。
国内联盟链之间信息是互为封闭的,逻辑、信息、数据互不相通。像以太坊这样的完全开放的公链,和多个机构共同参与的联盟链更像两个平行的世界。国内联盟链可分两队:长安链、国信公链、星火链网、BSN四个“区块链国家队”;蚂蚁链、百度超级链、腾讯云区块链、京东智臻链等互联网巨头代表的区块链应用解决方案。
在将近三个小时的论坛交流中,北青报记者听到最多的词汇之一就是“自主可控”。一位资深互联网人士表示,自主可控是我们发展区块链技术的一个重要战略因子。这在国外的区块链论坛是很少看到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郑志明在演讲中指出,去中心化、安全性和效率构成了区块链应用的“不可能三角”。平衡这种三元悖论是衡量区块链技术国际先进性的最重要标准,是避免区块链应用孤岛化的最核心的技术,也是和欧美先进国家竞争的前沿热点难题。
北青报记者注意到,“区块链不可能三角”近期已经是业界一个重要话题。“不可能三角”是指没有一个区块链网络或系统能够同时实现去中心化、可扩展性和安全性这三个目标。业内专家认为,在一定意义上,对“区块链不可能三角”的突破是区块链底层技术创新的根本动力。
打破“区块链孤岛”的另一种方案
北青报记者翻阅“区块链+隐私计算发展论坛”的嘉宾名单,但并没有发现有蚂蚁链的代表前来参会。实际上,就在上个月,蚂蚁链提出了打破联盟链之间“区块链孤岛”的另一种方案。跟国家队主打的向内探索略有不同,“大厂队”选择向外兼容。今年4月26日,在蚂蚁数科开发者大会上,蚂蚁链宣布向全球开发者正式开源旗下异构跨链协议AntChain Bridge。据悉,该协议基于IEEE跨链标准打造,也是全球首个跨链通用国际标准。开源后,开发者可以使用蚂蚁链的跨链代码,将不同区块链网络间的资产进行转移。
根据蚂蚁集团在现场的演示,蚂蚁链将几枚NFT纪念徽章传输至不同的区块链网络,其中包括一条公有区块链Conflux。区块链开发者只需在Github中蚂蚁链Openlab专区下载跨链插件,即可获取跨链系统合约及跨链业务合约。它可以实现不同区块链网络之间的数据和资产互通,支持多种主流公有链和联盟链之间的跨链操作。蚂蚁链还在此次活动中联合多家机构开放了新一代的Web3开放联盟链。蚂蚁集团称,该生态是按照Web3四层架构部署的全栈技术服务,兼容目前全球最大的区块链网络以太坊,海外公链上的DApp也可以一键部署到联盟链上。由此可见,在打破“区块链孤岛”方面,国家队和“大厂队”都在努力。
隐私计算
“隐私计算+区块链”能够促进商业模式改变
冉冉升起的一个千亿产业
对隐私计算的关注是本次中关村论坛区块链平行论坛的一大亮点。与会专家们都在极力阐发隐私计算的重要性。专家们认为,如果说区块链用技术解决了信任问题,那隐私计算就是解决安全性问题。
“上午接到银行贷款中介的电话,中午接到房地产企业的营销电话,下午旅游公司、教育培训企业电话一个接一个。”这是北京一位白领的日常生活写照。作为前数字经济时代的都市人,数据泄露带来的困扰始终挥之不去。互联网时代我们在很多地方留下了数据,这些数据一旦泄露,私人生活完全可能曝光在别人眼底下,比如什么时间用电脑、洗衣服、浏览了什么网站、买过了什么东西……一旦被商家违规获取,比如用来做“大数据营销”,后果更难预估。据《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2年)》,国内10.26亿网民面临各式各样的隐私数据泄露风险。在此背景下,隐私计算登上舞台。什么是隐私计算?通俗而言,就是在保护隐私的前提下对数据分析、计算,这个过程中确保了“数据可用不可见”“原始数据不外泄”。传统数据的计算方式下,存在不可用、被滥用、被转卖的风险。数据所有方往往不敢共享、不愿共享,而隐私计算让数据“可用但不可见”则解决了这个问题,建立了信息安全的基座。
信息的共享和透明是区块链的优点,但也是它在商业化世界应用落地的限制性条件。没有人希望自己的数据完全透明化,出于隐私保护考虑,很多人不愿意共享自己的数据。同样,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很少企业愿意无私共享自己的数据。
“隐私计算+区块链”的结合能够解决这个问题。比如,刘明的身份证号码是11010120010101××××,他的身份信息经过加密后成为一行加密数据,再转化为二维码。刘明入住酒店时,酒店只需要扫描二维码得到加密信息确定他的身份。在整个过程中,酒店方都不会知道刘明的姓名和身份证信息,但是却能够确认是刘明本人。
市场主体方面,企业可以将自己的数据以加密的形式存在区块链上,当需要与其他人交易数据时,可以直接用加密的形式提供数据。对方将得到的加密信息到区块链中进行验证,这样对方既能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又不会让数据在链上被公开。“隐私计算+区块链”的结合能够促进商业模式的重大改变。
据艾瑞咨询报告显示,2021年隐私计算基础产品服务的技术采购中,金融、政务、运营商占据75%-80%市场份额,医疗领域占比约10%。在银行领域,预计2025年,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40%-50%的城市商业银行均将完成隐私计算的平台建设。据华经产业研究院报告,未来两年内,隐私计算将以超110%的速度增长,至2025年,市场规模达到192.2亿元。Gartner报告指出,至2024年,隐私驱动的数据保护和合规技术支出将在全球突破150亿美元以上。
区块链的历史机遇 争夺产业Web3
在中关村论坛平行论坛“区块链+隐私计算发展论坛”最后一个环节是“畅想:区块链+隐私计算赋能全球数字经济腾飞”,嘉宾包括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院长鲁春丛、中信集团信息技术管理部总经理张波、国家能源集团数智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徐会军、中国建筑集团科技与设计管理部张晶波以及腾讯公司副总裁刘勇。他们分别从公司的角度介绍了与“长安链”的合作,基本上都可以归入产业Web3的范畴。
上个月Web3嘉年华在香港召开,在去年阐明要成为全球虚拟资产中心后,香港正逐渐成为亚洲加密货币与Web3从业者的集聚地。但和加密货币为核心的海外Web3业态相比,中国内地在区块链的应用层面率先选择的是产业Web3。蚂蚁集团副总裁、数字科技事业群总裁蒋国飞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消费互联网的Web3(普及)还需要一点时间,因为它里面的生产关系,包括激励机制等需要一段时间去构建。反而产业里面的Web3是实实在在的,入局者既是价值的贡献者又是利益的分配者。蒋国飞说,产业Web3可能比消费互联网的Web3跑得更快。
在“区块链+隐私计算发展论坛”专家们畅谈区块链远景时,一墙之隔的海淀公园正在举行“中关村数字文化市集”,市集上有不少跟区块链相关的前沿技术。海淀区已经在很多跟市民服务相关的领域使用了区块链技术。据悉,海淀9个政务服务事项场景已经启用“智能合约”。不知不觉,区块链已经走进了百姓的生活。
关键词: